每周一,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门诊综合楼205诊室门口总是人头攒动,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仁碧准时在此坐诊。作为地地道道的合江人,刘仁碧有很多“铁杆粉丝”,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行医近30年的他坚守初心不改,对患者始终以心换心。
刘仁碧,男,1970年5月出生,四川合江人,1994年参加工作,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卒中学会高危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第一届委员 泸州市脑卒中救治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泸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泸州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泸州市老年健康专家库老年医学组专家 泸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二十九年如一日 医路初心不改 1994年,从医学院毕业的刘仁碧带着治病救人的崇高信念回到合江,利用所学为家乡老百姓服务,一次又一次让患者转危为安。 2022年7月,一名50岁的中年女性因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混合性失语,双眼向左凝视等来院急救。经医生判断,是发生了大面积脑梗塞,虽在第一时间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但因左侧大脑中动脉梗塞,溶栓效果不理想。为充分争取时间,经过与家属沟通,刘仁碧带领卒中团队为患者进行了机械取栓术,迅速开通了闭塞血管,让患者恢复了正常的脑血流灌注,术后第三天患者就能独立行走。这是我院首例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这样的案例只是刘仁碧行医生涯中的缩影。 因为对医学的热爱,对患者的负责,刘仁碧常年待在科室,不是在门诊,就是在病房,遇到病情危重的患者,因为不放心,常常睡在办公室,只为夜间方便观察病人情况。 “患者把性命托付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当医生的应当尽全力,才对得起这番信任!”刘仁碧如是说。 活到老学到老 不断探索新知 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新理念新技术,刘仁碧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放松。先后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及时掌握学科及专业技术发展最新动态。2021年,为了更好开展介入治疗,进一步提高科室整体救治能力,已经年逾半百的刘仁碧主动申请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介入技术,每周往返泸州合江两地。 每每问起对刘老师的看法,科室医生总会说:“刘老师喜欢钻研,爱学习,越是疑难杂症,他越是喜欢去研究!” 在刘仁碧的带领下,神经内科率先在全县开展静脉溶栓、取栓及颈动脉支架、椎动脉支架、锁骨下支架等介入手术,成功抢救大量危急重症患者。刘仁碧每年接诊门诊病人约3000人次。 当被问到为什么超过50岁了还要去进修新技术,刘仁碧说:“医学在不断进步,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才是对病人最大的负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刘仁碧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合江县神经病学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刘仁碧十分关心每一位医护人员的成长,从人才培养到职业规划,他积极为每个人的成长倾尽全力。在担任主任期间,定期开展学习讲座,分享最新学术动态,探讨疑难少见病例。主动联系省内外专家来院指导,积极推荐年轻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多次成功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在他及全科人员努力下,神经内科成功创建为市级重点专科,加入中国卒中协会,成为泸州市卒中急救地图医院,2021年防治卒中中心全国排名第28名,2022年创建为综合防治卒中中心。所带教的年轻医生均有自己的专长,能自主开展急诊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内的急诊支架取栓、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的支架植入术、阿尔兹海默症、肌少症、脑梗塞等疾病治疗。 除了做好科室医护人员“传帮带”工作,刘仁碧还致力于偏远地区及各乡镇卫生院医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刘仁碧到甘孜藏区援藏2年,在那里,他通过临床带教、教学查房及讲座培训等形式帮助当地医务人员了解新的技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他还利用周末等空余时间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查房,指导业务开展。 当问及对科室发展的建议,刘仁碧说到:“合江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过10年的发展,有成绩,有积淀,更有思考和困惑。亚专业发展不足,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人才队伍的建设等等问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29年的时光,刘仁碧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患者的责任与仁爱,对医学的执着追求和作为一名医者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