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旨在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HIV):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艾滋病:因感染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可传染,危害大。患者易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各种肿瘤。
艾滋病潜伏期很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要经过数年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在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内,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感染艾滋病病毒有哪些症状?
一、急性期
初次感染后2~4周左右
发热(最常见)
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二、无症状期
一般持续6~8年,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具有传染性。
三、艾滋病期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最终阶段,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持续性发热、带状疱疹、肺炎、肺结核、肠炎、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一、性传播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
二、血液传播
输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解剖刀、输血设备等。
三、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能会通过怀孕、分娩和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这些行为不用担心艾滋病传染
1、呼吸同样的空气
2、共同使用
3、马桶、门把手
4、拥抱或握手
5、共用餐具
6、共用健身器材
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触时这些行为是安全的。
警惕!艾滋病的窗口期
人体感染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病毒抗体的时间。
一般为2周到3个月在窗口期,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抗体,但人体具有传染性。
一次检测结果阴性不能证明排除感染,应隔2~3个月再检测一次。
如何预防艾滋病?
1、安全性行为(性行为中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免与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2、不共用针头
3、拒绝毒品
4、母婴阻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怀孕、哺乳过程中:1.服用抗病毒药物2.剖腹产3.避免母乳)
5、避免不安全的血液暴露(美容、文身、理发、修脚时,应选择正规商家,确保所用器械经过严格消毒)
6、不共用生活用品(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女性月经期要注意卫生)
7、注意外伤防护(如有外伤等引起的流血,应妥善处理伤口)
8、保护易感人群(对相关高危人群加强知识普及和预防)
9、发生高危行为后及时使用阻断药(2小时内效果最佳。最好在24小时内服用。超过72小时阻断成功可能性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