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对国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一天,家人们常聚在一起,煮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或汤圆,也有吃羊肉汤、牛肉汤驱寒的说法。
冬至是一年中寒气最盛的一天,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人体容易受寒冷侵袭,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也会相应增加。消化内科的中医适宜技术开展者朱敏在冬至这个特殊的节日,为病区的患者及家属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温暖——艾灸。朱敏讲解了艾灸的定义和相关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会患者取穴及艾灸的方法,告知艾灸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多饮温开水以帮助体内排毒。
在消化内科艾灸中,常用的穴位有: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艾灸此穴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等作用。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艾灸有温经散寒气、调理脏腑、回阳救脱、缓解腹痛、改善情绪与内分泌、调节气血等作用。 天枢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艾灸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调理肠道的作用。 足三里穴: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灸可调理脾胃、补肾益气、祛湿排毒、温经通络、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此外,还为睡眠不好的患者进行了耳穴压豆疗法,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消化内科现在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有穴位敷贴、耳穴压豆、中药灌肠、艾灸疗法、穴位注射、热奄包等,为广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而艾灸疗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消化内科疾病,增强身体免疫力,为大家在冬天打造一副坚实又富有弹性的脾胃。
咨询电话:0830—523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