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妈妈们难免会遇到需要做X光、CT等检查的情况,但“辐射会不会影响乳汁?”“检查后还能喂奶吗?”等问题常常让人纠结。哺乳期女性在常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放射检查!但遇到急诊外伤、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腹痛等可能危及生命的特殊情况时,该做的检查绝不能拖延!

一、掌握放射检查3大原则
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建议,哺乳期检查需遵循:
1. 正当性原则:只有医疗必需时才进行检查,不做无指征筛查。
2. 最优化原则:采用最低有效辐射剂量完成诊断。
3. 限值原则:普通人每年接受的人工辐射不超过1mSv(自然本底辐射约2-3mSv/年)。
二、不同检查处理方案
1. 常规检查(X线/CT平扫):
CT检查的辐射量通常小于10mGy(毫戈瑞),远低于可能对乳汁产生影响的阈值(50mGy)。这类检查的辐射不会在体内停留,也不会改变乳汁成分,根据《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1),在做完这类检查后可以立即哺乳。
2. 增强检查(需造影剂):
• 碘造影剂(CT增强):仅有极微量(<0.5%)进入乳汁,婴儿吸收率几乎为零,一般无需停喂。
• 钆造影剂(MRI增强):一般无需停喂,但早产儿或肾功能不全婴儿需遵医嘱。
3. 核医学检查(PET-CT等):
可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这类检查需根据药物代谢时间暂停哺乳(如碘-131需停3-5周),需提前储备冻存母乳。
三、权威建议
1. 优先选择无辐射检查:超声检查以及普通MRI这类无电离辐射的检查。
2. 必须检查时注意:
①主动告知哺乳状态,要求最小化扫描范围
②腹部检查后哺乳前清洁皮肤(避免造影剂残留)
③接受核医学检查后按医嘱暂停哺乳
四、重要提醒
当出现车祸外伤、疑似脑出血、急性阑尾炎等紧急情况时,救命优先!此时接受的检查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切勿因哺乳延误治疗。
记住:健康的妈妈才是宝宝最好的"粮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