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是第17个世界手卫生日。今年主题是:“合理使用手套,关键永远是手卫生”(It might be gloves. It's always hand hygiene)。强调手卫生是“永远的关键”,手套的“合理使用”需以手卫生为前提。手卫生始终是感染防控的核心措施,手套的使用不能替代手卫生。
WHO提出了2025年世界手卫生日活动的宣传重点: ① 优化:优化手卫生操作,规范手套的使用;牢记WHO手卫生5个关键时刻,提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 ② 重视:根据世卫组织2024-2030年全球行动计划和监测框架的建议,促进将手卫生纳入国家感染预防与控制战略中,同时纳入医疗机构的标准操作流程。 ③ 环保:提高公众对手套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和气候影响的认识,尤其是不必要使用手套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
一、合理使用手套 手套是阻断病原体通过使用者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屏障用品,但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过度使用还会大大增加医疗废物的数量、造成资源的浪费。 无论是否戴手套,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方式上保持手卫生,仍然是医疗保健中保护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二、手卫生5个关键时刻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什么时候需要洗手?什么时候需要卫生手消毒?需牢记“两前三后”5个关键时刻: ① 接触患者前; ② 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③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辅料等之后; ④ 接触患者后; ⑤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三、警惕手卫生常见误区 日常手卫生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常见误区,比如: ① 洗手时使用大量洗手液。大量洗手液反复揉搓容易损伤皮肤,给病原体侵入的机会,洗手液使用要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② 洗手时间不足。双手揉搓不少于15秒,时间过短,不能有效去除病原体。 ③ 只用“水洗”。不用洗手液或肥皂,并不能有效去除手部污垢,大量病原体仍然停留在手上。 ④ 盆水洗手。非流动的水是细菌滋生的温床,洗手时盆里的水已被污染,病原体也无法冲洗干净。 ⑤ 戴手套代替洗手。手套有一定的渗透性,不能完全隔绝病原体,摘下手套后务必要认真洗手。 ⑥ 共用干手毛巾。共用干手毛巾会引起病原体的传播,最好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或一人一条毛巾,且要定期清洁消毒。

合理使用手套 不仅关乎感染防控 更是绿色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