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手足口病正流行,我院儿科最近接诊了不少患儿!这个让家长们谈之色变的传染病,到底有多可怕?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手足口病:专挑娃下手的 “隐形杀手”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容易传播。
二、这些信号一出现,立刻警惕!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1. 发热:初期可能出现低烧(38℃左右),部分患儿会高热(39℃以上)。 2. 口腔疱疹:口腔内(舌、牙龈、颊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导致疼痛,影响进食。 3. 手足皮疹:手掌、脚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或小水疱,通常不痒。 4. 食欲不振:因口腔疼痛,孩子可能拒绝吃饭或喝水。 手足口病可不是 “善茬”,发病时会露出这些 “马脚”。
三、病毒的传播途径 接触陷阱:孩子一起玩的玩具、擦嘴的毛巾、喝水的杯子…… 只要被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都可能成为病毒的 “交通工具”。 飞沫攻击: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携带病毒的飞沫会像 “小炮弹”一样四处飞散,要是孩子吸入,就很容易中招! 饮食危机: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喝了不干净的水,病毒就会顺着消化道 “长驱直入”,让孩子防不胜防。
四、4大“金钟罩”,把病毒拒之门外 别慌!掌握这几招,就能给孩子筑起防护墙: 1. 勤洗手:教导孩子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和外出后。 2. 保持卫生:定期清洁玩具、餐具和家居环境,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3. 避免接触患者:流行期间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如游乐场、商场等。 4. 接种疫苗:国内已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
五、娃中招了?这样护理才正确! 要是孩子不幸确诊,别慌!按照这几步操作: 退烧小妙招:体温超过 38.5℃,喂点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用量,千万别喂多了! 缓解嘴巴疼:给孩子准备温凉的粥、牛奶、果汁,酸酸辣辣的食物统统 “拉黑”;饭后用淡盐水漱漱口,能减轻溃疡疼痛。 补水大作战:鼓励孩子少量多次喝水,要是实在喝不进去,口服补液盐来帮忙,防止脱水! 隔离保平安:让孩子在家安心养病,隔离 2 周,等症状完全消失再出门,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六、这些情况,立刻!马上!送医院! 如果孩子出现下面这些症状,别犹豫,立刻带娃去医院: 高烧 40℃,吃了退烧药也降不下来; 精神差到不行,喊都喊不醒,或者烦躁得直哭闹; 呼吸急促,喘得像拉风箱,手脚冰凉还直抽搐; 一整天都没怎么尿尿,嘴唇干得起皮,这是严重脱水的信号! 温馨提醒: 虽然手足口病很常见,大部分孩子一周左右就能康复,但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做好预防,科学护理,及时就医,用我们的细心和耐心,守护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