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持续“在线”,热射病风险不容忽视。 7月18日中午,我县一名户外作业的电力工人因突发热射病被紧急送医,经我院急诊医学科团队快速救治后转危为安。
急诊医学科医生提醒:“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近期持续高温,户外工作的、家里有老人小孩的,一定要当心!”

一、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的严重中暑病症。患者核心体温迅速升高至40℃以上,常伴随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50%以上。

二、哪些人容易“中招”?
1. 户外作业者:如建筑工人、电力工人、环卫工人等,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力消耗大,极易发病;
2. 老年人、儿童及体弱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对高温耐受度低;
3. 慢性病患者: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人群,身体调节能力较弱,风险更高;
4. 密闭空间作业者:如高温车间工人、长时间处于闷热车内的人等。
三、热射病有哪些“预警信号”?
1. 高热:体温快速升高至39℃以上,甚至超过40℃;
2.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意识模糊、嗜睡、抽搐、昏迷等;
3. 全身症状: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四肢无力、肌肉痉挛、面色苍白或潮红、恶心呕吐等。
四、如何科学预防热射病?
1. 避免高温时段作业: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确需户外作业,应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定时到阴凉处休息;
2. 做好防晒降温:选择透气、浅色的防晒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随身携带风扇、冰袋等降温物品;
3. 及时补水补盐: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水,以防电解质紊乱;
4. 保证充足休息:高温天气下应减少体力消耗,保证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5. 关注身体信号:一旦出现头晕、心慌、出汗过多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降温休息,若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五、现场急救“黄金原则”
若发现有人疑似热射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快速降温:这是最重要的措施!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脱去多余衣物,用冷水擦拭全身(尤其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用风扇吹送凉风加速散热,也可将患者浸泡在温凉水(非冰水)中(注意头部露出水面);
2. 及时就医:在降温的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病情和具体位置,切勿拖延;
3. 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意识不清,应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4. 避免错误行为:不要给意识不清的患者喂水(容易呛到),不要使用酒精擦身(可能刺激皮肤或导致酒精中毒)。
高温无小事,防暑是大事。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大家要提高对热射病的警惕,做好自我防护,一旦出现不适,及时采取措施,科学应对,才能平安度夏。